出品 | 科技《态度》栏目网上配资平台
作者 | 李姝
编辑 | 定西
当论文不再是纸上的字符,而是餐盘里的佳肴,毕业典礼会是什么模样?
6月30日晚,在,答案在一份别出心裁的菜单里揭晓:玉露鸭腿煲莲藕汤、干烧竹节虾、芝士焗榴莲……这是拼多多与中国农大为科技小院的毕业生们,举办的毕业晚宴。
他们是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”的青年学者。三年前,他们奔赴田野;三年后,他们带着沾满泥土芬芳的“毕业作品”归来。
从北京通州“生熟两吃”的西红柿,到海南三亚“吃海鲜”的国产榴莲,这些科研成果在厨师的巧思下,与现代烹饪碰撞出火花,最终凝结成一场对青春与汗水最深情的致敬。
从田垄到餐桌:科技小院里的 “新农人” 创业叙事
每一道菜背后,都凝结着一位青年学子在偏远乡村的坚守,都讲述着一个关于泥土、科技与初心的动人故事。
晚宴的灯光下,来自云南大理古生村科技小院的毕业生杨静,便是这些动人故事的缩影。三年前,当她初入古生村,这个内向的女孩在入户调研时处处碰壁,逐渐明白了技术只有转化为农民实实在在的收益,才能真正撬动信任。
为了将这份理解付诸实践,毕业后她放弃了安稳工作,毅然重返古生村创业。“我们努力将油菜亩产值从1000元提高到5000元,但丰收反而成了烦恼,因为卖不出去。带着农民既要种得好,也要卖得好,成了我返乡的初心。”
在这个过程中,拼多多支持的“数商兴农科技小院”为她提供了关键助力,不仅搭建了创新创业的学习平台,更帮助她打通了产品销售渠道。如今,杨静正筹备上线覆盖全国8省小院特产的100余个SKU,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田野。
杨静的故事并非个例。晚宴上那款惊艳众人的法棍面包,其核心原料——国产强筋面粉,便是来自河北曲周刘庄科技小院的“毕业作品”。
2024年,曲周科技小院集群参与“绿色吨半粮”目标攻关,实现增产、减排、节能的综合管理,粮食周年亩产达到1.52吨,较全县平均增产42%。该项行动的关键举措之一——“绿色智能肥料”,便是在拼多多支持下研发的。2023年,拼多多向中国农业大学捐赠1亿元设立研究基金,其中200万元用于支持“绿色吨半粮”专用肥料的研发。
目前,刘庄科技小院博士研究生付山正在进行创新创业,希望延长国产优质麦的产业价值链。“现在我们国家自己产的面粉,也能做出口感和弹性非常好的面包,一点不输进口的小麦粉。希望我们的面包早日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,从而反哺前端小麦的种植。”付山说。
从杨静打通销售渠道的坚持,到付山深耕面粉价值的探索,这些从科技小院走出的青年,正用数字技术缝合 “种植到销售” 的断层。
晚宴之外的商业课:拼多多如何为农产品“扶上马”
这群青年人才辛苦耕耘的农产品,如何才能走得更远?拼多多用一场别开生面的毕业典礼和一系列长期行动给出了答案。
拼多多相关负责人王鲁阳表示,“我们希望用这样温情的方式鼓励同学们,更重要的是,为他们搭建舞台。” 毕业典礼期间,拼多多在线上搭建了“科技小院毕业展”专区,通过直播将来自全国21个科技小院的50余种“毕业作品”推向全国消费者。
在拼多多“千亿扶持”的补贴和流量加持下,科技小院学子们上架的国产树上熟榴莲、玉露香梨汁、妮娜皇后葡萄、富硒黑小麦粉、低升糖指数鲜食玉米等数十款农产品累计吸引全网3000万观众围观和拼购。
其中,国产榴莲在开播前便吸引了网友们的关注和好奇。据三亚优旗榴莲科技小院学生于天祥介绍,一般而言,榴莲嫁接苗从种植到结果约需5年,为科学地促进榴莲生长,科技小院与海南优旗合作,依托地理优势,通过提炼新鲜深海鱼类,以鱼蛋白肥料促进了榴莲树的生长。“我们目前也在剖析鱼蛋白促进榴莲生长的生物学机制,以推出一套可复制推广的施肥方案。”他接着补充道。
“对于我们来说,这不仅是一场展示科研成果的直播,更是一场情感浓烈的告别。”中国农大资环学院副教授、古生村科技小院负责教师金可默表示,作为科技小院教师代表,她有幸陪伴同学们走过三年驻村科研的时光,见证他们从青涩新生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“三农”人才。
“在这场特别的毕业典礼上,我们不仅展示了榴莲、玉米、羊驼绒这些‘毕业作品’,也向社会展示了小院学子的担当与创造。”金可默感慨道。
而这正是拼多多持续支持科技小院的核心逻辑:以市场化手段验证科研价值,用销售成果反哺科研创新,从而打通“研产销”的正向循环。
从火种到燎原:一场面向未来的长期主义投资
作为以农业起家的平台,拼多多深知,农业现代化核心在科技,关键在人才。
以科技小院模式为代表,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于2009年首创,16年间整体规模发展到1800多个,覆盖全国乡村,其服务模式也实现了升级,从最初帮扶小农户,到助力脱贫攻坚,再到如今为乡村振兴持续贡献力量。
而拼多多要做的,就是成为这股力量最坚实的“助推器”。
首先在以赛促学、培育“新农人”梯队方面,自2021年起,拼多多连续支持全国科技小院大赛,仅两届科技小院大赛就带动约1500名农学研究生,传递乡村振兴的区域经验。第三届科技小院大赛也已于今年5月8日正式启动选拔。
与此同时,拼多多还依托平台资源优势,从流量倾斜、渠道贯通、线下培训等方面持续支持科技小院发展。
为了培养更多既熟悉生产者又亲近消费者的“新农人”,把收益留在产地、留给农民,2024年七月,拼多多“多多课堂”走进云南大理古生村,为正在参加全国科技小院研究生学前教育实践培训的2024级新生送上一堂农产品电商公益课,帮助大家破除科研与市场、生产与销售的“墙”,拉近了新农人与农业产业链末端的距离。
此外,为助力科技小院农产品销售,去年丰收节之际,拼多多支持了一场直播活动。这次直播活动,拼多多配备了一支数十人的团队,一对一地对当地的农户、小院师生进行入驻和运营指导,平台也提供了流量补贴。
通过农研成果大集形式展示了东北沙棘养生茶、广西北海鲜虾酥、四川峨边鲜食笋、云南洱海留香米等20余款来自17个科技小院的优质农产品,累计吸引1850万网友拼购。
而在今年4月底,由拼多多支持,中国农业大学、云南农业大学、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联合建设的“数商兴农科技小院”在云南大理正式揭牌,这也是全国首个聚焦“数字商业+新农人培养”的科技小院。
该科技小院已落地1个养分智慧管控平台项目、支持了7个农业高质量科研课题、协助20多个科技小院的优质农产品“触网”,是“全国科技小院协作网”的活动基地和大本营。
最后,在拓宽视野上,联结国际,促进交流。5月底,拼多多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(FAO)、浙江大学联合主办了“2025数字农业创新训练营”活动,邀请来自中国、秘鲁、乌干达等八个国家的18名青年农业创业者走进大理科技小院矩阵,促进了中外青年农业技术交流,推动了数字农业创新持续发展。
“如果说小院学子们是默默耕耘在中国乡村最深处的星星之火,我们则想成为吹旺这星火的东风。”拼多多相关负责人王鲁阳表示,“拼多多接下来将继续赋能农业生产、销售、运营的全产业链,继续携手小院师生,让中国乡村变得更好。”
金领速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